白血病患者日常复查与自我管理指南
白血病作为一种复杂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,其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在完成初始治疗(如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)后,日常复查就成为了监测病情变化、评估治疗效果、预防复发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。科学、规范地进行复查,并做好自我管理,对于提高患者
白血病作为一种复杂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,其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在完成初始治疗(如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)后,日常复查就成为了监测病情变化、评估治疗效果、预防复发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。科学、规范地进行复查,并做好自我管理,对于提高患者
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,早期症状往往隐匿,其中持续性低热是容易被忽视的信号之一。与普通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,白血病早期低热有其独特的规律——温度范围、发作时间、伴随症状等均有特征性表现。了解这些规律,有助于更早发现病情、及时干预。
儿子骨髓移植失败,只剩最后三个月的时间,他唯一的心愿便是生日当天,一家人去看海。
当地时间2025年9月,第21届国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(iWCLL)会议在波兰隆重举行。
九今年快五十岁了,一辈子娶了3个老婆,可现在身边连一个暖脚的都没有。
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关注国内外蛋白组学、蛋白修饰组学应用领域的科研进展,普及蛋白组学在生命科学及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,一起交流学习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
对白血病患者而言,日常中能长期坚持、且对降低复发率有明确帮助的关键事,核心是 “建立‘监测 - 防护 - 管理’三位一体的日常健康体系”—— 这些事看似普通,却能从细节上巩固治疗效果、减少复发诱因。
每次回老家,总能看到爸妈家里堆满了各种“舍不得扔”的旧物。旧沙发、老报纸、几十年前的塑料桶,甚至还有开口的油漆桶被塞进阳台角落。
临床中,不少白血病患者问我:“医生,我吃靶向药好几年了,能不能停?一直吃会不会有副作用?” 其实,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,“靶向药终身服用” 早已不是唯一选择 —— 尤其是下面这三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,只要达到明确的停药标准,就有机会安全停药,既减少药物副作用,也能
“姑姑,是不是我病了,妈妈就不要我了。”2021年,广东小女孩患白血病,亲生母亲断绝关系见死不救,90后姑姑倾家荡产救治侄女。
2025年9月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又迎来一次重要更新,靶向药报销范围和比例成了癌症患者最关心的事儿。毕竟靶向治疗精准但费用高,医保报销直接关系到“能不能用得起药”。这次更新后,肺癌、乳腺癌、白血病这三类高发癌种的常用靶向药,报销规则有啥变化?咱们一条一条理清楚。
小浩妈妈以为是着凉了,拿了点退烧药,又熬了碗鸡汤。可小浩连喝汤的力气都没有,眼睛睁着,却像没睡醒似的。她心里一紧,抱着孩子就去了附近的诊所。
儿童健康是家庭与社会关注的核心,而白血病作为我国目前儿童最高发的恶性肿瘤,正以不容忽视的态势威胁着低龄儿童的生命健康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0 年我国新增儿童白血病病例达 3.9 万例,此次统计覆盖全国 31 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 5
33岁的意大利国手阿基莱-波洛纳拉(Achille Polonara)在今年6月被诊断出患有骨髓性白血病后,于近日成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。球员本人也更新社媒表示:“移植一切都很好。”
在白血病治疗中,不少患者和家属都会陷入 “化疗依赖” 的误区,可临床数据显示,部分白血病患者单纯化疗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40%,还可能面临严重的骨髓抑制、感染等副作用。其实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,并非所有患者都要 “硬扛” 化疗,尤其是下面这四类患者,选择靶
金秋九月,希望盈怀。在第九个“国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日”来临之际,9月22日,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举办了“‘慢粒’人生,同样精彩”主题患者教育会,为慢粒患者及家属搭建了专业、温暖的医患沟通桥梁,用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助力患者对抗疾病。
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。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》显示,白血病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处于第11位,但在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,却是死亡率排行前列的疾病。
在临床中,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有些白血病患者初诊时病情看似可控,可短短半年内,治疗效果突然下滑,甚至发展为 “难治性白血病”。很多患者和家属不解,明明一直在治疗,怎么会突然失控?其实,关键问题可能出在 “基因层面”—— 没及时做基因检测,就像打战没摸清敌人的
白血病这个词,听着就让人心里一紧。很多人一听到这个病,脑子里马上就冒出“发烧”“感染”“住院”这些字眼。确实,发烧在白血病里挺常见的,但要说它是早期信号,那真的不一定。
62岁的老张(化名)坐在诊室里,手里捏着一张诊断报告,上面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”几个字像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。他听说过白血病,印象里那都是要掉光头发、在病床上虚弱不堪的“绝症”。一旁的医生看出了他的忧虑,拍了拍他的肩膀说:“老张,别怕。现在时代不同